葡萄牙境內可說是擁有為數眾多的世界遺產(共有15項),
要循著這些文化/自然遺產遊遍整座葡萄牙,
我想…可能需要花上好一段時間。
但若是能造訪同時擁有世界遺產認證以及「葡萄牙七大奇蹟」美譽的景點,
我想這是踏入這座童話世界的絕佳選擇吧!
2007年瑞士新七大奇蹟協會在葡萄牙里斯本公布了「新世界七大奇蹟」名單,
而在此之前的2006年,
葡萄牙人也自行票選出「葡萄牙七大奇蹟」。
其中,著名的「貝倫塔」可說是高票當選,
讓原本就是旅人們心中必遊清單的貝倫塔,增添了更多的人氣。
除此之外,
隱身在辛特拉山丘上的貴族避暑勝地 ─佩納宮(Palácio Nacional da Pena),
更是名列前茅,
讓這座從童話世界誕生的宮殿聲名大噪。
有別於以往大眾對於「宮殿」富麗堂皇的印象,
佩納宮的外觀並不華麗,
反而像是拼湊而成的色塊,
但也因此為佩納宮蒙上了一層童話故事的奇幻想像。
建於19世紀的佩納宮,
是由當時擁有「藝術家國王」之稱的費迪南二世所設計的。
費迪南二世所採用的多元建築手法再搭配繽紛的色彩,
使得佩納宮成為19世紀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義建築。
***
「浪漫主義」的思維盛行於18世紀末至19世紀末,
反對18世紀因工業革命而產生的資本主義思想,
拒絕機械化與科技化,
反倒渴望回到中世紀純樸的生活模式,
追求強烈情感、崇尚自我與朝向理想奮鬥的狀態。
而這種思維也影響了當時的建築風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便是位在德國的新天鵝堡。
***
然而,佩納宮的前身其實是座修道院。
當時,因為聖母瑪麗亞的顯靈,
因此選擇在辛特拉的山頂建造一座小教堂,
從此這座修道院成為了人們回歸寧靜、冥思對話的神聖地點。
幾個世紀過去…
修道院在人們的心中仍然佔有一席之地,
直到大自然的力量將這一切化為烏有。
18世紀初,一道從天而降的雷擊,
使得修道院受到嚴重的破壞;
而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
更將修道院近乎摧毀。
從此,小教堂便成為了無人登門的廢墟。
直到1838年,
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的丈夫 ─費迪南二世收購了修道院及其附近的土地,
並改建成一座擁有浪漫風格設計的宮殿,
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見的佩納宮。
據說當時費迪南二世想要建造出一座不輸給新天鵝堡的宮殿,
並作為王室貴族避暑度假的場所。
因此,在建造這座宮殿時,
費迪南二世提出了各式各樣天馬行空的設計想法,
使得整座宮殿的建設時間長達十多年(1842-1854)。
最終呈現的佩納宮便融合了多種建築風格,
例如:哥德式、文藝復興式、摩爾式、和曼努埃爾式等等,
這也使得佩納宮成為世上獨一無二的建築。
而許多後期來到辛特拉的貴族和藝術家們,
也深受佩納宮浪漫主義的建築設計影響,
這使得辛特拉成為一座實現浪漫主義風格的中心城市。
1995年,
佩納宮也因做為辛特拉文化景觀的一部份,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之一。
(除此之外,也包含了摩爾人城堡和辛特拉皇宮)
來到佩納宮的山腳下,
旅人們可以選擇步行或搭乘接駁巴士兩種方式前往位在山頂的佩納宮。
若是選擇搭乘接駁巴士的旅人(須付費),
要特別提醒大家,
巴士不會送到宮殿門口唷!
仍然需要自行攀爬一小段路。
但其實佩納宮是被一座佔地200多公頃的花園包圍,
全程路段平緩好走,
即使步行上山也只需花費約10~15分鐘的時間便能抵達目的地。
且沿途還能欣賞這座廣闊的佩納公園,
沐浴在森林芬多精的懷抱之中。
這座佩納公園和佩納宮在相同的時間興建,
當時費迪南二世命令工人們從世界各地移植各式植物到此地,
因此在這裡可以看見約五百多種不同的植物種類,
其中包含北美紅杉、勞森柏樹、母蘭花、西部紅雪松、中國銀杏和日本柳杉等等,
可說是來到一座戶外植物博物館了!
從遠處眺望佩納宮時,
僅能看見其鮮豔的色彩,
但單單由黃、紅、粉紫以及各式磁磚篇貼而成的主建築,
便能吸引旅人們的目光了!
而來到佩納宮跟前,
旅人們能夠更細緻的品味這座獨特的宮殿,
感受葡萄牙色彩的極致縮影。
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
總能看見佩納宮不同的面貌,
彷彿佩納宮也時時刻刻在更換他的面容般。
除了充滿奇幻想像的外觀設計,
也能購買票券進入宮殿之中,
(佩納宮的票券分為兩種,一種僅能參觀外部園區,另一種可進入宮殿內部)
參觀當時葡萄牙王室們的餐廳、寢宮、接待廳、宴會廳、廚房與教堂等等。
此外,還能看見宮中獨特的收藏品,
例如:阿拉伯人雕像、來自中國的翡翠斗櫃或各式瓷器。
** 最初建設的小教堂,至今仍和佩納宮共存在這座辛特拉的小山丘上唷!
位在地勢較高處的佩納宮,
站在城牆邊便能俯瞰整座辛特拉城鎮的美景,
更能眺望遠處的摩爾人城堡。
雖然佩納宮稱不上最華麗的宮殿,
但卻能完整地感受到當時深受浪漫主義所影響的異國風情。
-----